(蔡家增摄)
在麦波申路工业区一栋毫不起眼的工业大厦里,居然有一家本地会议、展览与奖励旅游(MICE)公司,最近连续六周在《新闻周刊》(Newsweek)封面刊登广告。该公司也将为上海世博会非洲馆旗下10个国家代表团提供会展服务。它,就是东方旅游会展服务(Orient Explorer)公司。
东方旅游会展服务公司最近连续六周在《新闻周刊》封面刊登广告,其中一期的封面人物正是蔡炳发。
在整个访谈中,脑海里不禁浮现“小兵立大功”五个字,但事实上,东方旅游会展服务公司一点都不小。
公司在1978年成立,从入境旅游做起,延伸至全面的综合旅游服务,特别是为国际会议、展览会和各种活动的策划机构提供周边服务。
自2003年起,它以每年攻占1.3个城市的速度,迅速扩展业务,至今在中国、东南亚和欧洲的八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。
许多新加坡公司走向国际时,大多先从邻国如马来西亚开始,再慢慢扩展到较远的中国。但东方旅游会展服务进军的首个外国城市却是上海,过后才回到东南亚城市如曼谷、胡志明市和吉隆坡。
该公司执行董事蔡炳发认为,公司若要进军海外,就要从大做起。他说:“如果一家公司从小做起,又只会往小的方面想,那么它会一直小下去。”
公司在上海、北京、广州和成都设有分公司,中国的庞大市场成为公司的重心,在这里的营收占去年全年的三成。前年全年营收达1100万元。
回想当年率领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情景,蔡炳发有感而发地说,整个过程仿佛是走过了冰雪、雨水和阳光。
2003年是沙斯(SARS)病毒肆虐的一年,若在此时展开第一波进军海外的攻势,似乎是异想天开。东方旅游会展服务公司却是在这一年启程,一步一脚印,走向阳光大道。
沙斯高峰期进军中国
早在2001年,蔡炳发已经看中中国市场。中国当时已兴建许多大型的机场和会议中心,迎来了许多合资计划,发展潜力和商机显然是存在的。
同时,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启发,公司不想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,希望把业务扩展至新加坡以外,政府当时也鼓励本地公司前往区域或全球发展,公司希望响应号召。
蔡炳发指出,2003年1月至7月是沙斯高峰期,全球生意转弱,因为大家都在存钱。但这表示一整年生意都被压缩在危机逐渐减退的8月至12月。公司把握商机,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分公司,并在2004年成功参与主办首场大型活动。
2007年,公司在上海参与主办一场成功的世界家具大会,吸引到南京政府部门的目光,主动要与公司签约,并在2008年参与主办第四届联合国世界城市论坛。
2009年,公司受广州政府指定,负责安排去年在当地举行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(UCLG)世界理事会会议,在中国获得良好的口碑。
到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,公司当年把沙斯危机改为商机的顽强斗志,再次得到体现。
本地总公司不但没裁员,还一口气进军了三个城市,包括胡志明市、成都和荷兰的乌得勒支(Utrecht)。蔡炳发说,金融风暴的确非常难熬,但在非常时期大家更须咬紧牙关。公司并没裁员,因为员工就是资产,所以公司须要善加照顾。
对于公司扩展须面对的高支出,他指出,公司一向采取轻资产与低成本的策略,以保持公司精简有效。公司提供的是服务和科技,所需资源主要是人力和宽网设备,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安装机器,得以压低成本。
蔡炳发还借助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的“知彼知己、百战不殆”来表示进军新市场时,商人既要了解该市场的特征,也要了解公司的强弱,这样每次进攻时,才会有胜算。
今年,东方旅游会展服务公司打算展开第二波的国外进军攻势,主要针对成熟市场,如日本、印度和欧洲。这些市场已有诸多行内公司进驻,公司打算先与合伙公司打入市场,再设立分公司。
从打入新市场到业务稳定,蔡炳发指出,整个播种至开花的过程需要一年半至两年。但这次,他还是希望一至两年内,成功完成第二波攻势。
在中国做生意讲“情”
中国经济迅猛发展,许多企业都想赶上这趟经济快车。相信许多商人进军中国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从中捞取油水,捞得越多越好。
蔡炳发却不那么认为,他说,要在中国做生意,不是讲“钱”,而是讲“情”。
公司进军中国的成功之道是:耐心、决心、爱心、专心和恒心。
蔡炳发初到中国开拓市场时,中文不好,闹出不少笑话,譬如把“你先吃”说成“你吃先”,把“闭眼睛”说成“关眼睛”。在中国商界闯荡多年,如今,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。
蔡炳发坚信,职场上要时刻与员工分享,并投资在员工身上。公司几年前与上海师范大学达成协议,每年让三至五名大学生前往公司实习三至六个月。公司也提供培训,让他们了解市场的运作。实习之后,公司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,每一批实习生就有一或两人留下,成为全职员工。
公司竭力把“企业社会责任”(CSR)贯彻到底,自2006年起主办交响乐团的“迷你新加坡青年节比赛”,称之为MUSE(MUSic is for Everyone)音乐节,并邀请国外音乐评判来为参与的交响乐团颁奖。
到中国举办音乐节
2008年,蔡炳发的中国友人听说这个音乐节,特地邀请他到中国举办,以配合北京奥运会的文化活动。
身为音乐节主管,蔡炳发说:“我们希望继续主办这个活动,让参与的每届学生都能受益,因为活动包含了比赛、交流、文化和旅游的广泛意义。”
今年复活节举行的第三届音乐节最盛大,共有九个交响乐团,来自中国、泰国、马来西亚和本地的450多名学生参加。
音乐节有无经济效益?蔡炳发说,出于热忱而创办音乐节。他语重心长地说:“不是每一宗生意都要跟金钱挂钩。”
正是秉持这样的概念,公司才能获取世界各地客户的信任。
如同公司4月初进行品牌重组的新宣传标语,希望“与客户一同发光发亮”(Shine with us)。
来源《联合早报》